2020, 28(8):728-732.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推进,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日益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CMVD患者大多预后不良,因此对CMVD的检出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病因的CMVD都将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下降,故测量CFR可作为诊断CMVD的重要检查手段。本文将对CFR与CMV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8, 26(3):273-276.
摘要:目的 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及分娩后不同时间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 方法 对4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研究组)分娩前(孕28~40周)、分娩后1、6、24周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侧肱动脉FMD,对照组为60例健康生育期妇女。测量静息状态下右侧肱动脉内径(D1)、血流量(Q1)以及反应性充血后内径(D2)、血流量(Q2);计算血管内径变化率(△D%)、血流量变化率(△Q%)。 结果 研究组分娩前、分娩后不同时间(1、6、24周)的△D%和△Q%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内分娩前、分娩后不同时间(1、6、24周)的△D%及△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存在血流介导的FMD受损并持续至分娩后,且至分娩后24周时尚无明显恢复和改善。
2017, 25(11):1159-1162.
摘要:目的 探讨头臂干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入径选择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700例行CAG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62)和对照组(n=338)。试验组根据CDU筛查有无头臂干迂曲分为超声迂曲组和超声无迂曲组;对照组根据CAG筛查有无头臂干迂曲分为造影迂曲组和造影无迂曲组。分析CDU诊断头臂干迂曲的准确性,头臂干迂曲的发生率及其对CAG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头臂干迂曲的发生率分别是9.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诊断头臂干迂曲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8.7%。造影迂曲组手术成功率较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低(P<0.05),手术时间较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长(P<0.05)。超声迂曲组、超声无迂曲组、造影迂曲组、造影无迂曲组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有1、9、1、8例,造影迂曲组出现1例轻度主动脉夹层、12例导管打结。 结论 CDU可为广大介入医师对头臂干迂曲患者选择更有效的CAG途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16, 24(7):742-746.
摘要:颈动脉狭窄性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快速、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狭窄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大量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无创评估手段。
2015, 23(02):188-190.
摘要: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估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筛查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131例,记录其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并探索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131例动脉狭窄患者中,114例(85.5%)有颅内动脉狭窄,26例(19.8%)有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颅外动脉狭窄(χ2118.790,P0.000)。其中大脑中动脉是最常受累的动脉(64.2%)。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高危因素,提示对上述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2010, 18(11):885-888.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部分前循环梗死为43.1%,腔隙性梗死为39.0%,后循环梗死为11.6%,完全前循环梗死为6.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者占70.5%,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占斑块检出率的55.3%;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检出率为46.9%、斑块≥4个的患者为33.3%、斑块平均个数为3.26±1.87个,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5),腔隙性梗死、后循环梗死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稳定性、个数与完全前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的形成密切相关,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2010, 18(12):972-974.
摘要: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型糖尿病病人共70例,分成单纯糖尿病组(35例)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35例);另选取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受试者行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每个受试者双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能探测到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图象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斑块形成,尤以远端小动脉为主;彩色多普勒显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
2009, 17(4):309-311.
摘要: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颅内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对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将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98.6%;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1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9%。结论经颅多普勒可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2008, 16(5):385-38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示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颅内—颅外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分别为27.8%(25/90)、24.4%(22/90)和32.2%(29/90);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1),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内—颅外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高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两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相近。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54.1%)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45.9%),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3.3%)高于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6.7%),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64.1%)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5.9%;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示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3例有颈动脉或椎动脉斑块。72例经颅多普勒异常。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指导治疗。
2005, 13(3):370-371.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结果两组血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尿酸血症,为预防脑卒中,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抗动脉硬化和降低尿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