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5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循环EphA2、PGRN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内皮炎症及黏附因子的相关性

      2023, 31(1):49-55, 87.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1.007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内皮炎症黏附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颗粒蛋白前体
      摘要 (751)HTML (0)PDF 5.90 M (112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内皮炎症及黏附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2020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73例CAD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 mL,ELISA测定血清中EphA2、PGRN水平,Premixed Luminex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 [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EphA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较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升高6.3倍、15倍、161倍、13倍、2.5倍(P<0.001),血清TNF-α、IL-6和VCAM-1较CCS患者升高37.9%、500.0%、196.6%(P<0.01),血清PGRN水平较CCS患者未见明显升高(P=0.051)。血清EphA2、PGRN、IL-6、VCAM-1预测A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646、0.926和0.861。血清EphA2、VCAM-1、IL-6、TNF-α、MCP-1均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533,P<0.001;r=0.549,P<0.001;r=0.621,P<0.001;r=0.263,P=0.027;r=0.264,P=0.026)。血清EphA2与IL-6、VCAM-1呈正相关(r=0.565,P<0.001;r=0.474,P<0.001)。未见PGRN与各炎症因子和黏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P>0.05)。血清PGRN、EphA2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呈正相关(P<0.05)。 [结论]本研究从临床的角度支持EphA2参与斑块损伤急性期内皮炎症过程,同时提示EphA2、PGRN有望成为干预内皮炎症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潜在靶点。

    •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2023, 31(2):139-147.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2.006

      关键词:系统免疫炎性指数预后营养指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摘要 (1010)HTML (0)PDF 5.92 M (927)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关系。 [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诊断为ACS并行PCI的患者1 522例纳入研究。出院后规律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和严重心衰再住院(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炎性指标诊断MACE的最佳界值。依据诊断试验确定上述各指标诊断MACE的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SII组(SII<628.60×109 L-1,n=795)、高SII(SII≥628.60×109 L-1,n=727)组,以及低PNI组(PNI≤48.15,n=584)、高PNI组(PNI>48.15,n=938)。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59)和non-MACE组(n=1 463)。分析SII和PNI与各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SII、PNI、SII+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诊断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623、0.661、0.621、0.577、0.585(均P<0.05)。高SII组的生存率低于低SII组;低PNI组的生存率低于高PNI组(均P<0.001)。SII与NLR(r=0.899)、PLR(r=0.762)、MLR(r=0.446)均呈正相关(均P<0.001),PNI与SII(r=-0.450)、NLR(r=-0.545)、PLR(r=-0.589)、MLR(r=-0.458)均呈负相关(均P<0.001)。SII≥628.60、PNI≤48.15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SII升高、PNI降低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后评估的新型指标。

    • 斑块侵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3, 31(3):190-198.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3.002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侵蚀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外基质
      摘要 (582)HTML (0)PDF 6.63 M (896)收藏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带有完整纤维帽的斑块侵蚀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础实验已经揭示了斑块侵蚀的独特分子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血流紊乱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基底膜丧失其完整性以及内皮细胞脱落,继而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和血栓,导致斑块侵蚀。文章将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的分子特征以及对斑块侵蚀患者未来精准医疗所需的转化研究。

    •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术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 31(8):687-696.

      关键词: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胰岛素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摘要 (477)HTML (0)PDF 5.99 M (985)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共纳入了2 249例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根据TyG指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TyG指数组及低TyG指数组。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评价TyG对MACCE的预测价值,亚组分析评估TyG指数对MACCE预测价值的一致性。 [结果]在66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99(13.3%)例患者发生MACCE。与低TyG指数组比,高TyG指数组的MACCE(17.1%比9.5%,P<0.001)、全因死亡(6.2%比3.7%,P=0.007)、心源性死亡(4.4%比2.1%,P=0.00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1.0%比0.3%,P=0.001)、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2.0%比1.0%,P=0.039)和缺血驱使的血运重建(7.8%比4.8%,P=0.00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yG指数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 1.710,95%CI 1.304~2.242,P<0.001)。亚组分析显示,TyG指数在不同亚组中对MACCE的独立预测作用仍然存在。 [结论]TyG指数是ACS患者行急诊PCI术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3, 31(10):879-884.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摘要 (372)HTML (0)PDF 3.49 M (53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9年1月─10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21例,另选取于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正常者35例作为对照组,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作为血小板形态参数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结果统计Gensini评分,分为低分值组(1~40分)、中分值组(41~80分)、高分值组(81分及以上),比较各组之间血小板形态参数的差异,寻找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果]ACS组MPV、PDW、PLCR及男性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W、MPV、PLCR在对照组、Gensini低、中、高分值组中逐步递增(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W(r=0.814,P<0.05)、MPV(r=0.822,P<0.05)、PLCR(r=0.802,P<0.05)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CR可作为冠状动脉Gensini高分的危险因素。 [结论]PLCR、PDW、MPV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

      2023, 31(12):1051-1057.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分层斑块
      摘要 (178)HTML (0)PDF 7.45 M (565)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并确诊为ACS的患者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图像结果分为分层斑块组111例和非分层斑块组111例。比较分层斑块组和非分层斑块组血清NPA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非分层斑块组比较,分层斑块组的饮酒史、管腔狭窄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NPAR水平高于非分层斑块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分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特性比较,分层斑块组脂质弧更大、纤维帽厚度更薄、巨噬细胞浸润率更高、易损斑块、斑块破裂、胆固醇结晶、滋养血管、血栓、钙化小结、钙化斑块检出率更高,纤维斑块检出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PAR与斑块破裂、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表现为正相关(r=0.436、r=0.62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NPAR是ACS患者罪犯血管发生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6,95%CI:3.242~31.999,P<0.001)。 [结论]分层斑块与斑块不稳定特性相关,血清NPAR水平在ACS罪犯血管分层斑块患者中升高,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尿酸血症对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

      2022, 30(5):416-422.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临床预后
      摘要 (745)HTML (0)PDF 4.52 M (585)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高尿酸血症对合并高血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怀疑ACS而行PCI术并且确诊为ACS合并高血压的422例患者,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08例)及血尿酸正常组(21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对血清尿酸(sUA)与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尿酸水平与临床预后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量效关系,并对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以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分析两组患者1年内累积生存情况。结果 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非罪犯血管闭塞更为常见,而且Gensini评分也更高(P<0.05)。在1年内发生的MACE事件结果中,全因死亡、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行PCI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仍是1年内总MACE事件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总MACE事件发生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另外,与血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中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显著下降(Log-rank检验,P=0.043)。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合并高血压的ACS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PCI术后1年内总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有着更低的生存率。

    • 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2022, 30(7):601-605.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8

      关键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水平微循环功能
      摘要 (228)HTML (0)PDF 1.08 M (49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收治行PCI的NSTE-ACS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PCSK9抑制剂组(5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PCSK9抑制剂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在血脂、炎症水平、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及冠状动脉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SK9抑制剂组IM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PCSK9抑制剂组TMPG 3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他汀类基础上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能改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炎症水平和微循环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新认识

      2022, 30(9):817-82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9.012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
      摘要 (194)HTML (0)PDF 2.47 M (571)收藏

      摘要:血管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易损斑块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O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方面的临床新进展进行综述。

    • aVR T波形态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中的意义

      2021, 29(1):60-65.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三支病变aVR导联T波直立左心功能
      摘要 (439)HTML (0)PDF 3.30 M (662)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aVR导联T波形态预测左心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 160名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ACS三支病变患者按照入院心电图aVR导联T波形态分为T波直立组(72例)和T波倒置组(8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左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结局情况。结果 与T波倒置组比较,T波直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LVEF<50%占比、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Syntax≥23分占比较高,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直立组较倒置组使用升压药患者例数更多、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VR T波直立与LVEF呈负相关,与Gensini及Syntax评分、NT-proBNP、住院时长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aVR导联T波直立与LVEF(OR=0.4,5%CI:1.007~1.030,P<0.05)独立相关。结论 ACS三支病变患者中,aVR导联T波直立患者较T波倒置患者具有更低的LVEF值与较差的临床结局,aVR T波直立可评估ACS三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情况。

    上一页123456
    共16页15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