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1):24-29.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CAO组和针刺+MCAO组。针刺+MCAO组选取人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进行针刺预处理,每天1次,共5天;预处理后行MCAO或假MCAO模型制备。Zausinger六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计算脑组织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铁含量,ELISA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 [结果]与假MCAO组相比,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内嵴结构断裂、空泡化,脑组织铁蛋白、MDA含量升高,GSH含量和GPX4表达降低。与MCAO组相比,针刺+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梗死面积降低,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增多,结构清晰,部分线粒体内嵴结构减少或排列紊乱,脑组织铁蛋白、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和GPX4表达升高。 [结论]针刺预处理可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原因可能与调控铁蛋白、GSH、MDA含量和GPX4表达,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有关。
2025, 33(2):135-143.DOI: 10. 20039/ j. cnki. 1007-3949. 2025. 02. 006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中N6-甲基腺苷(m6A)与铁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两个微阵列数据集GSE34198和GSE59867。对AMI组和对照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使用R语言对所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和GSVA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铁死亡相关基因进行DRA、GBM、LASSO、randomForest特征基因筛选。对筛选出的铁死亡核心基因和m6A相关基因的表达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相关性强的m6A修饰基因和铁死亡相关基因。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集AMI和对照全血样本各10例,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从两个数据集中提取出431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SVA得到富集通路有铜死亡、网状细胞死亡、内吞细胞死亡、细胞内碱化死亡和铁死亡。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铁死亡相关基因特征基因筛选,从中筛选出19个核心铁死亡相关基因。将筛选出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和m6A相关基因表达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其中LRPPRC-IREB2、LRPPRC-ATG5、YTHDC2-IREB2、HNRNPA2B1-IREB2、YTHDC2-ATG5为相关性最高的5组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LRPPRC、YTHDC2、HNRNPA2B1、IREB2、ATG5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与数据库中基因表达情况一致。 [结论]在AMI中m6A甲基化和铁死亡存在相关性。通过调节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可以调控AMI中的铁死亡,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 32(2):155-163.
摘要:铁死亡被定义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极化、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之间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总结了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的铁死亡抑制剂及相关靶点,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2024, 32(12):1097-1104.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自噬、焦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其中。新近研究表明,一种独特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可能是治疗MIRI的重要靶点,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综述系统总结了铁死亡参与MIRI的作用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ERS)、氧化应激、钙超载、表观遗传修饰、细胞凋亡、自噬等。此外,与MIRI相关的铁死亡信号通路被阐述,旨在为靶向抑制铁死亡治疗MIRI提供思路。
2023, 31(3):231-237.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3.008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素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ox-LDL组(50 mg/L ox-LDL)、银杏素低剂量组(50 mg/L ox-LDL+10 μmol/L银杏素)、银杏素中剂量组(50 mg/L ox-LDL+20 μmol/L银杏素)、银杏素高剂量组(50 mg/L ox-LDL+40 μmol/L银杏素)、ML385组(50 mg/L ox-LDL+40 μmol/L银杏素+1 μmol/L的Nrf2抑制剂ML385)、Erastin组(50 mg/L ox-LDL+40 μmol/L银杏素+5 μmol/L的SLC7A11抑制剂Erastin)、RSL3组(50 mg/L ox-LDL+40 μmol/L银杏素+0.5 μmol/L的GPX4抑制剂RSL3);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铁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法和氟硼二吡咯(BODIPYTM)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脂质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rf2、SLC7A11、GPX4、4-羟基壬烯酸(4-HNE)、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x-LDL组细胞存活率、SOD含量、GSH含量以及Nrf2、SLC7A11、GPX4表达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内Fe2+含量、细胞内ROS、脂质ROS以及4-HNE、COX2、p53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ox-LDL组相比,银杏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SOD含量、GSH含量及Nrf2、SLC7A11、GPX4表达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Fe2+含量、细胞内ROS、脂质ROS及4-HNE、COX2、p53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银杏素高剂量组相比,ML385组、Erastin组、RSL3组均减弱了银杏素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银杏素通过激活Nrf2/SLC7A11/GPX4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
2023, 31(5):369-374.DOI: 10.20039/j.cnki.1007 3949.2023.05.001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细胞亚铁离子及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一系列代谢因素参与的以心血管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铁死亡在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对揭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3, 31(5):441-448.DOI: 10.20039/j.cnki.1007 3949.2023.05.011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主要特征为细胞内铁超载、谷胱甘肽耗竭及脂质过氧化。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压与铁死亡密切相关。本文将综述铁死亡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以及铁死亡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可能机制,以期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3, 31(6):527-532.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6.010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非凋亡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铁代谢紊乱导致细胞内铁超载,通过芬顿反应诱导脂质过氧化,激活铁死亡。铁死亡与诸多疾病相关,其中与腹主动脉瘤的关系近来受到关注。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以腹主动脉壁结构破坏、不可逆性扩张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及血管钙化有关。铁死亡可能通过上述途径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因此,本文对铁死亡和腹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