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对支架成形阻力的比较

      2013, 21(11):1033-1037.

      关键词:冠状动脉;正性重构;脂质;支架;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摘要 (1455)HTML (0)PDF 1.89 M (1378)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 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 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支架植入术的比较

      2010, 18(4):315-319.

      关键词:冠状动脉斑块支架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摘要 (1057)HTML (0)PDF 4.24 M (987)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斑块支架术的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至2009年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86例,共植入支架137处。依据冠状动脉斑块平均CT值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和支架释放压力。结果与非钙化斑块组相比,钙化斑块组年龄相对较高,低密度脂蛋白更低,单支病变较少。两组的预扩张球囊和支架规格无明显差异。钙化斑块组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898.93±159.67kPa)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组(810.22±112.61kPa,P><0.01)。钙化斑块组支架释放压力(1403.90±273.12kPa)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组(1243.79±254.12kPa,P><0.01)。结论与非钙化斑块相比,钙化斑块对预扩张和支架成形有较大阻力,硬度较高,术前识别斑块类型对支架术有一定意义。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0, 18(11):893-8996.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摘要 (1145)HTML (0)PDF 4.34 M (99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冠状动脉药物涂层金属支架植入术后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病例116例,对支架部位图像质量采取半定量评价,分析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材质、支架个数和钙化情况对支架部位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64层螺旋CT检出有意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0.2%、60.0%、97.4%。直径2.75 mm以上支架的CT图像质量优于直径2.75 mm及以下的支架(P><0.001),非钙化病变的支架术后CT图像质量优于钙化病变(P><0.05)。支架长度、支架材质和是否多支架对支架部位CT图像质量无影响。结论64层螺旋CT能胜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直径2.75 mm以上支架和非钙化病变的支架病例更适合用64层螺旋CT进行复查。

    • 多层螺旋CT在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03, 11(6):540-540.

      关键词:放射医学计算机断层在动脉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影诊断技术动脉硬化症动脉血管造影
      摘要 (1124)HTML (0)PDF 918.18 K (925)收藏

      摘要:本组共2 4例,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6 0 .8岁。检查部位包括冠状动脉6例,胸主动脉8例,腹主动脉6例,颈动脉2例,髂动脉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1~3mm ,间隔1mm ,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用量80~12 0mL ,注射速度为3~4mL s。延迟时间为16~2 5s。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法显示、容积漫游成像、血管腔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CT所见:血管壁钙化2 4例78处,表现为血管壁点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10~99分共4例,≥10 0分2例;CT血管造影成像见血管狭窄2 1例,表现为血管腔内径变窄,狭窄的范围可长可短,亦有多处狭窄的;血管仿真内窥镜显示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 4例,其中15例4 8处可见硬化斑块。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导致动脉失去弹性,管壁增厚、变硬、钙化,管腔狭窄变小;常累及心脏、脑、肾及四肢动脉。本组资料表明,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以及有丰富且先进的后处理软件;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进一步提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协助诊断冠心病。CT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血管腔狭窄,且动脉壁的钙化与管腔狭窄具有密切相关性;其克服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创伤性及不能显示血管壁增厚与钙化的缺陷。血管腔仿真内窥镜还可显示管壁内的硬化斑块、管壁增厚与狭窄。综合观察可达到更全面地评价血管硬化的目的。多层螺旋CT以其检查快速、无创伤,能充分显示血管腔、血管壁以及周围解剖关系,作为一种诊断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