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颈动脉易损斑块风险模型的构建及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的关系

      2022, 30(7):606-61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2.07.009

      关键词:易损斑块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认知障碍预后
      摘要 (325)HTML (0)PDF 3.23 M (562)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易损斑块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ACI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80例经健康体检诊断为不稳定斑块的研究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的认知障碍(χ2=11.432,P=0.001)和预后不良(χ2=14.362,P=0.00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认知障碍以及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ACI患者认知障碍和预后不良呈现显著的相关性,高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块、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建议对此类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

    • 高龄老人不同类型及程度脑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2011, 19(10):838-841.

      关键词:脑室旁白质损害皮质下白质损害认知障碍血管危险因素动脉硬化
      摘要 (1060)HTML (0)PDF 4.45 M (912)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人不同程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及皮质下白质损害的血管危险因素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将151例高龄老人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严重程度分级,对比分析不同级别患者认知评分、血管危险因素、腔隙性梗塞数目、颈动脉斑块指数及颅内血管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表现认知功能障碍(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血脂和腔隙性梗塞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脑室旁白质损害表现大小动脉硬化(P<0.05),而中重度皮质下白质损害仅表现大动脉硬化(P<0.05)。结论血管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形成既有相似点,又有区别点,脑室旁白质损害和皮质下白质损害均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小血管硬化及低灌注状态可能参与脑室旁白质损害的形成,血脂因素和腔隙性梗塞可能涉及皮质下白质损害。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