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1(3):190-198.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3.03.002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带有完整纤维帽的斑块侵蚀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基础实验已经揭示了斑块侵蚀的独特分子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血流紊乱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基底膜丧失其完整性以及内皮细胞脱落,继而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和血栓,导致斑块侵蚀。文章将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的分子特征以及对斑块侵蚀患者未来精准医疗所需的转化研究。
2019, 27(6):461-467.
摘要:目的 比较心肌组织样软基质与玻璃硬基质对小鼠骨髓CD34+及CD34-细胞亚群向内皮系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正常Balb/c小鼠心肌组织硬度(弹性模量≈15 kPa),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心肌样软培养基底铺于玻璃培养皿中,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法收集小鼠骨髓CD34+及CD34-细胞,分别于心肌样软基底及玻璃硬基底培养皿(弹性模量>1 GPa)中进行细胞培养,培养7天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内皮细胞系表面标志物、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结果 在两个硬度培养体系中,CD34+细胞均表现出较CD34-细胞更高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荆豆凝集素I(UEA-1)双阳性比例(P<0.01),以及更高的CD31、vWF、Flk-1和VE-cadherin等内皮细胞系标记物表达(P<0.05)。就两种细胞亚型的分化差异而言,心肌样软基质较玻璃硬基质表现出更高的细胞分化诱导效率,这可能与软基质上CD34+细胞表现出更为浓集的黏着斑和F-actin有关。结论 与玻璃硬基质相比,心肌样软基质能更为有效的诱导CD34+细胞亚群向内皮系分化;软基底培养体系是一种更佳的探讨细胞生物行为的培养体系。
2015, 23(03):256-260.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血管重构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蛋白的改变以及血脂康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血脂康低剂量组[20 mg/(kg·d),n10]、血脂康高剂量组[200 mg/(kg·d),n10]和安慰剂组(n10),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所有大鼠喂养至16周龄,静脉抽血后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水平;同时取胸主动脉,HE染色分析血管壁厚度和管壁/腔比值;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血管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胸主动脉MMP-9、TIMP-1蛋白表达,运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灰度定量。结果 16周龄大鼠血清MMP-9水平在安慰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24.60±30.01 μg/L比66.00±22.67 μg/L,P<0.01);经血脂康治疗后,血脂康高剂量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7.96±8.80 μg/L比124.60±30.01 μg/L,P<0.05)。血清TIMP-1水平在SHR大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血压大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6周龄的SHR大鼠(安慰剂组)胸主动脉与Wistar大鼠(对照组)比较,可见血管壁明显增厚,管壁/腔比值增大(P<0.05),弹性纤维排列紊乱,管壁胶原成分显著增多;经血脂康治疗后,血脂康高剂量组管壁/腔比值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8%±0.9%比7.8%±0.7%,P<0.05),两个治疗组胶原均有所减少,血脂康高剂量组胶原数量接近于对照组。胸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安慰剂组MMP-9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血脂康治疗组;经灰度定量后,安慰剂组MMP-9灰度值明显高于血脂康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各组表达中并不明显,灰度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大鼠出现血管重构,表现为MMP-9水平升高和主动脉壁胶原蛋白沉积增加,血脂康能抑制MMP-9水平和胶原蛋白沉积,减轻血管重构的程度。
2014, 22(04):362-366.
摘要: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造模组(模型组)和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测定胶原容积积分(CVF)、羟脯氨酸、心肌胶原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胶原蛋白Ⅰ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发生左心室肥厚,其羟脯氨酸含量、CV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胶原蛋白Ⅰ蛋白表达上调(P<0.01)。治疗组心肌肥大明显改善,羟脯氨酸、CVF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胶原蛋白Ⅰ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酚妥拉明可有效减轻SD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及ECM重塑;酚妥拉明缓解ECM重塑可能与其降低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有关。
2014, 22(9):934-938.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探讨其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ELISA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n=20)、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中血清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在体外,分别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IL-18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18、MMP-9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EMMPRIN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的EMMPRIN呈正相关(r2=0.57,P<0.001)。在体外,IL-18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EMMP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 IL-18能够上调单核细胞EMMPRIN的表达,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刺激MMP-9分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引起斑块破裂。
2012, 20(8):673-677.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采用ApoE-/-小鼠,共喂养18周,分别于6周、10周、14周和18周4个时间点处死小鼠行HE染色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EMMPRIN和uPA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EMMPRIN和uPA表达均增高,与普通饮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和uPA表达随喂养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EMMPRIN和uPA在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随着斑块病变程度的严重性增加表达增高,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
2010, 18(11):861-864.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经高脂饮食饲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Ⅱ干预组主动脉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
2008, 16(7):582-588.
摘要: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多种细胞表达并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近期有较多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以及人类动脉粥样斑块内高表达,推测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7, 15(1):47-49.
摘要: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心肌肥厚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并采用己酮可可碱进行干预,以确定己酮可可碱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及其在心肌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造模组(模型组)和去甲肾上腺素+己酮可可碱组(治疗组)。采用VG染色评价组织胶原表达,并测定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发生左心室肥厚,胶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929±0.514mg/g比1.009±0.442mg/g,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分别为131.1±9.8、125.3±4.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己酮可可碱治疗组心肌总胶原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1.151±0.215mg/g,p<0.01);基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分别为153.5±6.9、149.5±5.3)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能有效防治心肌肥厚的发生及细胞外基质重塑,这一效应可能与其降低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高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