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3(3):235-243.
摘要: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心肌重构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析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一科因急性前壁STEMI,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规律随诊的患者的资料。根据caIMR值将纳入患者分为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L-caIMR)组、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M-caIMR)组及高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H-caIMR)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间隔侧e′及二尖瓣环侧壁侧e′等,并比较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共入选急性前壁STEMI患者75例,其中男性55例,L-caIMR组、M-caIMR组和H-caIMR组分别为26、26和23例。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在PCI术后1个月时呈增加趋势,且H-caIMR组增加幅度大于M-caIMR组(P<0.05)。与L-caIMR组和M-caIMR组比较,H-caIMR组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显著降低(P<0.05)。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在术后6个月时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以及在围手术期和术后1、3、6个月时二尖瓣环间隔侧e′和侧壁侧e′均显著降低(P<0.05)。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外周血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且H-caIMR组上升幅度大于M-caIMR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caIMR是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急性前壁STEMI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参与心肌重构过程,炎症反应在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2024, 32(4):303-309.
摘要:目的]观察CDR132L(miR-132反义核苷酸)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小鼠血管重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随机选择3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CDR132L组,每组10只。对照组接受标准饲料喂养,模型组和CDR132L组给予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高脂食物联合喂养来诱导高血压和高脂血症。CDR132L组给予20 mg/kg CDR132L腹腔注射,1次/周,连续6周,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尾套法测量小鼠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脂、血糖检测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结构,血管环试验观察小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定量基因扩增检测胸主动脉miR-13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Gab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和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胸主动脉内膜凹凸不平,血管壁厚度不均,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排列呈现不规则状态,血管壁上存在大量脂肪积聚,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低(P<0.05),胸主动脉miR-13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Gab1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DR132L组小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和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主动脉管腔内膜较完整光滑,血管壁厚度较均一,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排列较为有序,血管壁仅存在少量脂肪积聚,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增强(P<0.05),胸主动脉miR-13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ab1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 [结论]CDR132L能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小鼠血管重构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这一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胸主动脉miR-132表达水平,进而上调胸主动脉Gab1和eN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2024, 32(7):613-620.DOI: 10.20039/j.cnki.10073949.2024.07.009.
摘要: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心肌梗死后可发生心肌重构,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进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与m6A甲基化密切相关。m6A甲基化是一个可逆的高度动态变化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受m6A甲基化正负调控酶的介导,并通过细胞自噬等机制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发生。该文主要围绕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对m6A甲基化作以简介,然后对m6A甲基化酶调控心肌重构的作用进行介绍,最后从自噬、炎症、细胞凋亡、钙离子稳态、细胞外基质重塑和铁死亡等方面对m6A甲基化调控心肌重构的机制作总结性分析,并讨论了m6A甲基化血清学检测作为诊断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可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3, 31(7):553-563.
摘要: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在血管分化与发育、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维持以及血管病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血脂和/或血糖异常升高可协同机械力作用加速血管重构及疾病发生发展。机械力可非特异性激活血管细胞所有跨膜蛋白分子,引起细胞内多信号通道分子(第二效应分子)同步活化。多通道信号分子在信号网络结点分子汇集,继而再散发,启动更多信号通路活化,实现信号的级联瀑布放大,导致细胞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如细胞分化、迁移、炎症、表型变化、钙化、增殖、凋亡等,最终引起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等,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本课题组及国际同行相关研究进展,亦即血压升高产生的机械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相关的血管重构做一简要综述。
2023, 31(9):762-770.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OMT)对阿霉素所致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p)阿霉素(1.5 mg/kg,2次/周,共6周)的方法构建CHF大鼠模型,设模型组、卡托普利注射液(CTP,6.5 mg/kg)组和OMT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另设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每天1次腹腔注射给药4周后,通过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LVFS)、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基质裂解素2(ST2)含量,计算左心室肥厚指数(LVHI),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和纤维化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胶原蛋白Ⅰ(Coll-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7蛋白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TP组和OMT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VESD和LVEDD分别降低,LVFS、LVEF和SV分别升高(均P<0.05),cTnI、BNP和ST2含量以及LVHI分别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形态病理性改变和纤维化状况明显改善,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降低(均P<0.05),Coll-1、α-SMA和TGF-β1表达量分别降低,p-Smad2/Smad2比值和p-Smad3/Smad3比值分别下降,Smad7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均P<0.05)。OMT对CHF大鼠各指标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且OMT高剂量组对各指标的影响明显优于CTP组。 [结论]OMT具有改善CHF大鼠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2023, 31(10):885-89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的1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患者按随机分配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至200 mg或最大耐受剂量,Bid,n=80)或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50 mg,Bid,n=94)治疗,同时接受常规治疗。评价患者从基线检查(治疗前)至出院后12个月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下降、血管性水肿等)的变化。 [结果]经治疗后最大耐受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左心房内径(LAD)对比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程度相似(P>0.05);最大耐受剂量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耐受量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17.5%比2.1%,P<0.05)。 [结论]与低剂量组相比,最大耐受剂量组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和左心室射血功能上并没有显示出显著优势,虽然可能通过进一步降低NT-proBNP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但严格滴定最大耐受剂量与频繁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2022, 30(2):167-170.
摘要: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CTRP9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大量研究表明CTRP9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本文就CTRP9对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2021, 29(6):543-547.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进展快、预后欠佳、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是PA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是PAH肺血管重构的主要病理改变。在PAH时,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增殖状态的合成表型转化,主要表现为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肥大。上述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肺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进而促进PAH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PAH中的关键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PAH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2020, 28(6):475-482.
摘要:目的 探究尾静脉注射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CAD)重组腺病毒能否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方法 实验分为6组:Wistar+NS组、Wistar+GFP组、Wistar+Ad-SCAD组、SHR+NS组、SHR+GFP组和SHR+Ad-SCAD组。腺病毒包装的SCAD和GFP纯化后,以尾静脉方式注射给药8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情况;采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的血压变化;主动脉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DHE染色、TUNEL染色、EVG染色,观察血管重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观察游离脂肪酸、一氧化氮(NO)和ATP含量变化。结果 (1)尾静脉注射SCAD重组腺病毒,大鼠主动脉中SCAD蛋白出现过表达,mRNA水平增高,SCAD酶活性增加;(2)在病理状态下,增加主动脉中SCAD表达,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改善血管管腔大小,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血管活性氧(ROS)的生成和细胞凋亡;(3)在病理状态下,SCAD的表达增加可减少血清和主动脉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组织中的ATP水平,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增加主动脉NO的生成。结论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SCAD的表达增加能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可能与其减少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NO水平、减少活性氧生成、消除氧化应激有关。
2018, 26(4):384-388.
摘要: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预测心脏重构(LIPCAR)在慢性心力衰竭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80例健康对照者、1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循环中的LIPCAR。结果 LIPCAR的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心力衰竭组之间有显著差异(1.08±0.28比0.79±0.31,P<0.01)。对慢性心力衰竭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LIPCAR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表达有进一步降低趋势。此外,LIPCAR与NT-proBNP呈负相关,与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P<0.01)。LIPCAR在判断心力衰竭时,AUC为0.777(95%CI为0.720~0.835)。结论 LIPCAR在慢性心力衰竭及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循环中表达均降低,可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