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ApoE-/-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自噬水平的变化

      2017, 25(2):109-114.

      关键词:自噬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
      摘要 (1157)HTML (0)PDF 5.74 M (1128)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不同阶段自噬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40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30只,套管后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套管2周、4周、8周后处死)。股动脉取血进行血脂检测;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右侧颈总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右侧颈总动脉组织中ATG5、Beclin1、LC3-Ⅱ的mRNA水平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随着套管手术时间增加,ApoE-/-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管壁结构较为完整,弹性膜完整且较丰富;但是随着套管时间的增加,管壁逐渐加厚,弹性膜结构逐渐破坏,泡沫细胞、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增多,管腔逐渐狭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着套管时间增加,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巨噬细胞内脂滴数目逐渐增多,自噬体数目在术后4周时最高。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右侧颈总动脉组织中ATG5、Beclin1、LC3-Ⅱ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术后4周时最高(P<0.05)。结论 随着ApoE-/-小鼠颈总动脉As的形成自噬持续被激活,自噬水平在As某一时间点(术后4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2015, 23(02):149-152.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摘要 (1188)HTML (0)PDF 1.21 M (126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166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病程在1年以内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同期的6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CN2浓度。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之后,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LCN2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将2型糖尿病组按照血浆LCN2浓度三分位分组,高浓度LCN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低浓度LCN2组(P0.026)。在校正多个因素后,血浆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197,P0.007)。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LCN2浓度是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相关因素之一。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CN2浓度高于正常人,其血浆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浆LCN2浓度上升可能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 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2014, 22(03):261-264.

      关键词: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摘要 (1333)HTML (0)PDF 1.32 M (1697)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价值。方法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130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作为异常标准,分为正常组62例和增厚组68例;检测这些体检者的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43.97±11.35 mg/dL比26.01±7.62 mg/dL,P<0.001),且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厚度显著正相关 (r0.857,P<0.001)。结论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评价具有价值。

    • 沙利度胺抑制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09, 17(7):515-518.

      关键词: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颈总动脉沙利度胺
      摘要 (1105)HTML (0)PDF 4.14 M (1074)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3只:正常饮食组、高脂组(给予2%高胆固醇饮食)和高脂加药组(2%高胆固醇饮食+20mg/kg沙利度胺)。39只新西兰兔均予以右颈总动脉硅胶管套环,套环长度为8mm,内径为1.4mm。9周后处死动物,0周和第9周收集血清测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水平。2个月后宰杀动物,取整条颈总主动脉行苏丹Ⅳ染色检测病变面积,HE染色检测病变的病变程度。结果0周和9周时三组动物体重差异没有显著性,一般体征无明显变化,表明动物对沙利度胺有很好耐受性。高脂组和高脂加药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血清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脂组和高脂加药组血脂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颈总动脉苏丹Ⅳ染色结果发现,高脂组远心段和近心段有明显的红染区域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且近心段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加明显,狭窄段基本上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高脂加药组主要在近心段有少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正常饮食组整条颈总动脉都无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HE染色发现,高脂组近心段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管腔明显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有大量的脂质蓄积和细胞浸润;高脂组套环段管壁明显变薄,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高脂组远心段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近心段轻。高脂加药组仅在近心段有内膜增生病变存在。正常饮食组内膜无明显改变。结论剪切应力改变可以导致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沙利度胺对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 异常剪切应力促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Caveolin-1/VEGFR-2表达调节相关性

      2009, 17(7):589-589.

      关键词: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Caveolin-1VEGFR-2套环新西兰兔颈总动脉
      摘要 (1046)HTML (0)PDF 962.04 K (1045)收藏

      摘要:目的论证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剪切应力的改变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及阐明体内异常剪切应力对血管壁Caveolin-1和VEGFR-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给予26只新西兰兔右颈总动脉硅胶管套环后雌雄均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和高脂组(2%的高胆固醇饮食),9周后处死动物,0周和第9周收集血清测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采集标本,苏丹Ⅳ和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RT-PCR、....

    •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斑块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关系

      2009, 17(9):743-746.

      关键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
      摘要 (1343)HTML (0)PDF 4.29 M (107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形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 I危险积分的关系,进而评估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3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有无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考察他们与TIM I危险积分及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23例(99.2%)患者获得满意的颈动脉超声显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为0.83±0.22 mm,62例(50.4%)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有病理意义(≥0.8 mm);仅有单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为52例(39.4%),多个复杂病变患者有80例(60.6%)。同无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8 mm)的患者相比,在具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以及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均增多(均有P<0.05);而同仅有单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有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年龄≥65岁、糖尿病、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比例也增多(均有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TIM I危险积分显著相关(r=0.25,P=0.004),多个复杂病变也与TIM I危险积分相关(r=0.3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52(C I:1.48~9.37),P=0.001]和糖尿病[OR:3.83(C I:1.66~8.91),P=0.004]为有病理意义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的预测因子,有多个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也与年龄≥65岁[OR:17.32(C I:6.53~52.34),P<0.001]和糖尿病[OR:3.06(C I:1.84~8.73),P=0.006]有关。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有无多个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均与TIM I危险积分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补充。

    • 严格血糖控制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2008, 16(4):293-295.

      关键词:内科学2型糖尿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多因素干预
      摘要 (1306)HTML (0)PDF 3.24 M (1089)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156例病程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有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干预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166,P=0.041),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r=-0.189,P=0.024);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非进展组(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越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越慢。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干预后的下降幅度能够预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

    • 高脂血症兔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及病理检验

      2008, 16(8):603-606.

      关键词:内科学超声医学颈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
      摘要 (1070)HTML (0)PDF 4.53 M (990)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对高脂血症兔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检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只,基础饲料喂养;实验组45只,高脂饮食。各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喂养至4周、8周和12周,超声测量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和舒张期血管内径,并行血脂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兔血清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8周达高峰,12周略有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8周开始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1)。同一时相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颈动脉血管内径、阻力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在12周,舒张期峰值流速在4周、8周,搏动指数在4周、12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舒张期内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收缩期内径在4周和12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搏动指数在4周与12周,8周与1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01);阻力指数在4周与8周、12周,8周与12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改变早于形态学改变,对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 剪切应力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2007, 15(6):410-414.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剪切应力颈总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套环胆固醇
      摘要 (1130)HTML (0)PDF 5.35 M (910)收藏

      摘要:目的设计局部狭窄而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实验模型,探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膜增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兔颈总动脉平直段套环形成狭窄度为40%的局部狭窄,饲以正常饮食4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血流流场和剪切应力分布及其特征;HE染色检测颈总动脉病理改变;Verhoeff法染色观察血管弹力纤维分布;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的脂质沉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管壁脂质含量。结果套环形成局部狭窄后,颈总动脉血流流场发生显著的扰动,狭窄远心端有涡流以及二次流形成;狭窄近心端形成局部高剪切应力区域(6Pa),而在远心端形成振荡的低剪切应力区域(0~0.3Pa);HE染色显示颈总动脉狭窄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均有明显的内膜增生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近心端比远心端病变更严重,近心端增生内膜厚度为165.6±28.3μm,远心端增生内膜厚度为38.5±12.7μm,并且近心端增生内膜的细胞成分主要为圆形的泡沫细胞而远心端增生内膜的细胞成分主要为梭形平滑肌细胞;Verhoeff染色显示病变处弹力纤维排列紊乱,部分内弹力板断裂;油红O染色发现增生的斑块中有大量的脂质沉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也表明狭窄近心端胆固醇含量(7.6±2.1mg/g)以及远心端胆固醇含量(5.6±1.8mg/g)较对照侧(1.3±0.5mg/g)明显增加。结论高剪切应力以及低振荡剪切应力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但不同的剪切应力对斑块的组成和特性有着不同的作用。

    • Compound48/80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诱导斑块的影响

      2006, 14(2):103-106.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Compound48/80对斑块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法肥大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术类胰蛋白
      摘要 (1089)HTML (0)PDF 3.97 M (902)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ompound 48/80作用于颈总动脉套环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以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或D-hank’s。第4次注射后30 min,安乐死,取材。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脂质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改变,甲苯胺蓝肥大细胞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在斑块内的表达。结果Compound 48/80对血清脂质水平无明显影响。Compound 48/80明显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80.6%±17.8%比13.5%±4.1%,p<0.01),升高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0.57±0.13 u/L比0.36±0.10 u/L,p<0.05)。套环能加速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未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均为0,套环侧颈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增大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58 500±7 500μm2比8 600±2 800μm2,p<0.01),并使管腔最大狭窄程度加重(81%±15%比41%±12%,p<0.05)。Compound 48/80使颈总动脉斑块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增加(1 219±364 iu比522±137 iu,p<0.05)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量增加(426±133 iu比169±38 iu,p<0.05)。结论套环能加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使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和颈总动脉最大狭窄程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聚集有关。

    上一页12
    共2页1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