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1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相分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 33(1):9-15.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相分离相分离的驱动力基因表达调控
      摘要 (60)HTML (0)PDF 6.00 M (84)收藏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相分离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相分离是指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地分离成浓缩相和稀释相的现象。相分离能在细胞内形成特定功能区室,并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相分离的驱动力来源于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多价相互作用。固有无序结构域、低复杂性结构域、折叠域和核酸结合域是常见的驱动相分离的蛋白质区域。该文梳理了近5年来相分离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未来的研究应着力于揭示相分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机制,并探索相分离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 颈动脉斑块与斑块旁组织基因差异表达和信号通路分析

      2019, 27(8):661-666.

      关键词:动脉硬化斑块基因表达数据库基因芯片核心基因信号传导通路
      摘要 (893)HTML (0)PDF 15.32 M (833)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差异性基因表达、信号传导通路及蛋白质网络分析。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3292基因芯片数据,数据预处理后,使用在线R软件分析颈动脉斑块和斑块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运用生物医学信息学GSEA方法进行富集GO分析和Pathway分析,并对差异性基因行蛋白质网络分析。结果 芯片数据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和斑块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有87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的有60个基因(P均<0.01),并绘制成热图。GSEA的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多与抗原结合、丝氨酸水解酶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相关。GSEA的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上调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系、溶酶体、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中富集。STRING分析筛选出IL-8、CXCL-10、SELE、MMP-9、IL-18共5个核心基因。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O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差异性基因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蛋白质的核心基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冠心病差异基因筛选及功能路径分析

      2016, 24(12):1238-1242.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冠心病
      摘要 (1411)HTML (0)PDF 4.39 M (1172)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 选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1∶1匹配原则,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患者9例,其中包括维吾尔族3例,哈萨克族3例,汉族3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血管完全正常者9例,两组民族、性别、年龄均匹配;利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查与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结果 筛查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33条,与汉族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26条,与维吾尔族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2条,而哈萨克族未筛选出差异基因表达;经GO和Pathway分析后,差异基因多与免疫反应有关。结论 基因芯片筛查的结果表明,对生物学进程有影响的差异基因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

    • m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2014, 22(10):1072-1076.

      关键词:miRNA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
      摘要 (1015)HTML (0)PDF 1.22 M (1380)收藏

      摘要:miRNA是一类长约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性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特异性靶基因miRNA 3′-UTR区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胚胎发育、组织器官等形成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新近研究显示,内皮型miRNA对心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m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当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Tnfaip8l2、Ahsg及Tlr3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 21(10):891-893.

      关键词:当归;基因表达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蛋白;α2-HS糖蛋白;Toll样受体3
      摘要 (1238)HTML (0)PDF 1.12 M (162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当归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蛋白(Tnfaip8l2)、 α2-HS糖蛋白(Ahsg)及Toll样受体3(Tlr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将SHR大鼠分为当归组、模型组,并将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用药前后各组尾动脉收缩压;分组灌胃给药4周后,取大鼠脑组织,提取RNA进行表达谱的测定。结果 当归可降低SHR大鼠的血压水平;同时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当归可导致Tnfaip8l2、Ahsg及TLR3基因表达上调,且为差异表达上调基因,而这三个基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因子。结论 当归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并对SHR脑组织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挥作用。

    • 载脂蛋白M基因启动子区域-778C→T置换对其表达的影响

      2012, 20(5):412-414.

      关键词:载脂蛋白M基因;启动子;基因表达调控
      摘要 (1188)HTML (0)PDF 1.64 M (1400)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含载脂蛋白M(ApoM)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ApoM基因启动子区域-778C→T置换对ApoM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人染色体中含ApoM基因-1316 bp至+73 bp的DNA片段,筛选出含ApoM-778TT基因型(-778 bp无变异)及ApoM-778CT/CC基因型(-778bp变异)的DNA片段,构建含以上两个基因片段的PGL3重组载体。并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经48 h培养,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以反映ApoM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显示,ApoM-778C基因型携带者引起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明显低于ApoM-778T基因型者。结论ApoM基因启动子-778C→T对ApoM转录活性起抑制作用,它可能是影响ApoM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 LDLR-/-小鼠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2012, 20(12):1088-1092.

      关键词:LDLR-/-小鼠;脂代谢;基因表达
      摘要 (1861)HTML (0)PDF 2.03 M (1839)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LDLR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脂代谢相关基因ApoB100、PPARα、LXRα以及ABCA1与野生型相比表达水平的差异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的方法对LDLR-/-小鼠基因型进行鉴定;接着分别对LDLR-/-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丰度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qRT-PCR、ELISA分析。结果与野生型相比,LDLR-/-小鼠中ApoB100、PPA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ABCA1的表达水平下降(P<0.01),蛋白水平上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而LXRα不管在mRNA或蛋白水平上均检测不到差异表达。结论LDLR基因功能的缺失对不同的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药物设计中靶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的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相关性

      2010, 18(5):401-404.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黏附分子
      摘要 (1062)HTML (0)PDF 4.15 M (150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的表达水平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分离其周围血单核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单核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13±0.09比0.34±0.08,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42.7±39.3 ng/L比81.5±23.9 ng/L,P><0.01),而转化生长因子β1低于健康对照组(11.4±4.6μg/L比26.3±10.5μg/L,P><0.0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mRNA表达水平与白细胞介素1β呈负相关(r=-0.437,P><0.05),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呈正相关(r=0.598,P><0.05)。结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及黄芪甲甙干预研究

      2009, 17(2):122-124.

      关键词:Balb/c小鼠黄芪甲甙柯萨奇B3病毒心肌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摘要 (1155)HTML (0)PDF 3.30 M (90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0.1mL,在腹腔注射病毒培养基30min后,以生理盐水0.1mL灌胃,共7d;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1mL内含1×105TCID50柯萨奇B3病毒的Eagle’s培养基,在腹腔注射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30min后,以生理盐水0.1mL灌胃,共7d;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在腹腔注射病毒30min后,用黄芪甲甙剂量分别为0.07、0.2和0.6mg/(kg·d)0.1mL灌胃,共7d。14d后处死全部小鼠并取其心脏。心脏组织一半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生成量。结果空白对照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心肌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mRNA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同心肌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黄芪甲甙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mRNA和蛋白生成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介素10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黄芪甲甙明显降低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的致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而升高炎症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10。

    • NARC-1蛋白在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

      2009, 17(6):439-443.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NARC-1/PCSK9基因表达
      摘要 (1458)HTML (0)PDF 5.24 M (108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NARC-1在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壁中的表达。方法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1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养,高胆固醇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2%胆固醇)喂养;两组动物于8周末安乐处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兔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苏丹Ⅳ染色测量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油红O染色及HE染色观察兔主动脉病理组织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兔主动脉组织NARC-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8周末,高胆固醇组兔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组出现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内膜面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为27.41%±2.12%,与对照组(0.51%±0.20%)相比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油红O染色光镜下显示,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内皮下斑块内泡沫细胞呈橘红色,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明显着色;HE染色光镜下显示,高胆固醇组主动脉内膜显著增生,形成明显斑块,斑块中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胞核较小,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质空泡,对照组内膜薄且结构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NARC-1蛋白表达明显,染色呈强阳性,且群集于内膜斑块处;在高倍镜下,NARC-1蛋白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的胞浆和胞膜,而在对照组兔血管壁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发现高胆固醇组兔主动脉NARC-1蛋白呈高表达,而对照组兔血管壁组织未见表达。结论新西兰兔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NARC-1蛋白表达明显,其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正常对照组兔主动脉血管壁组织未检测到NARC-1蛋白。提示NARC-1/PCSK9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一页123456
    共12页111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