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一套系统培养鼠主动脉血管壁细胞简单可靠的方法

      2011, 19(4):361-366.

      关键词:主动脉原代细胞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膜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
      摘要 (1781)HTML (0)PDF 5.98 M (103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一套系统培养鼠主动脉血管壁成分细胞的简单、可重复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植块贴壁法进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结扎贴壁法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差速贴壁法及自然纯化法进行细胞纯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相差显微镜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两两联合的方式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组织及细胞活性良好,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周期为10~12天,血管内皮细胞为12~14天。传代培养周期为7~10天。经纯化传代后的细胞纯度达95%~100%。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α-SMA(+)/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CD31(+)/α-SMA(-);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易区分,Vimentin(+)/α-SMA(-),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Vimentin(+)/α-SMA(+)。原代细胞传至10代以上仍未见生长活力减退。结论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培养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简单可靠、重复性好的方法。该法对培养小鼠主动脉壁成分细胞仍然适用。

    • 苯扎贝特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

      2009, 17(12):1002-1004.

      关键词:苯扎贝特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小凹蛋白1细胞培养
      摘要 (1074)HTML (0)PDF 3.98 M (1315)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苯扎贝特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植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噻唑兰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 estern B lotting法观察各组小凹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干预组小凹蛋白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用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干预后小凹蛋白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苯扎贝特浓度增加,小凹蛋白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苯扎贝特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以上调小凹蛋白1的表达。

    • 心脏营养素1对培养的心肌细胞心房钠尿肽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2007, 15(9):641-646.

      关键词:生理学心肌细胞培养心脏营养素1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激酶C心房钠尿肽基因基因表达
      摘要 (1207)HTML (0)PDF 6.26 M (1372)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在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心房钠尿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明确心脏营养素1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方法差速贴壁纯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房钠尿肽mRNA表达量。结果(1)在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分别加入10-91、0-8和10-7mol/L心脏营养素1,72h后心房钠尿肽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8±0.14、1.58±0.20和2.03±0.30,其中10-8和10-7mol/L心脏营养素1与对照组(1.08±0.1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呈剂量依赖性。(2)用10-8mol/L心脏营养素1刺激心肌细胞,24h7、2 h和120 h后心房钠尿肽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0.18、1.47±0.17和1.97±0.24,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72 h和120 h组有显著性差异,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培养120 h与培养72 h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在心肌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选择性抑制剂PD098059(50μmol/L)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Calphostin C(10μmol/L),30 min后再加入10-8mol/L心脏营养素1,前者的心房钠尿肽mRNA相对表达量为1.94±0.15,与对照组(1.04±0.17)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纯心脏营养素1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后者的心房钠尿肽mRNA相对表达量为1.27±0.17,与对照组(1.04±0.17)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脏营养素1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心房钠尿肽mRNA表达的作用,此作用是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而实现的,蛋白激酶C可能不直接参与介导心脏营养素1诱导心肌细胞心房钠尿肽mRNA的表达。

    • 睾酮通过芳香化酶途径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基因表达

      2007, 15(12):899-902.

      关键词:内科学细胞培养睾酮人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芳香化酶抑制剂
      摘要 (1614)HTML (0)PDF 4.26 M (108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睾酮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与机制,分析睾酮与内皮细胞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睾酮(3×10-10、3×10-9、3×10-8、3×10-6mol/L和3×10-5mol/L),ELISA实验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相对水平。培养液中加入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或芳香化酶抑制剂,重复上述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374.16±10.2)比较,3×10-10mol/L睾酮组上清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424.50±11.3,p<0.05),随着睾酮浓度增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逐渐减少,3×10-5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2.29±12.6,p<0.01)。与对照组比较,3×10-9,3×10-6,3×10-5mol/L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水平明显降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逆转3×10-10mol/L睾酮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蛋白生成的影响,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削弱睾酮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与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结论睾酮浓度降低,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睾酮达到生理浓度抑制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这种作用是睾酮通过细胞内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实现的。

    •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检测及相关性

      2006, 14(1):57-60.

      关键词:内科学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免疫细胞化学内皮祖细胞尿酸细胞培养冠心病
      摘要 (1443)HTML (0)PDF 4.19 M (114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尿酸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36例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14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酸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82,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尿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弱内皮祖细胞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 血脂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内Ca2+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006, 14(2):97-98.

      关键词:中药学血脂康对肝细胞内Ca2+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荧光染色细胞培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线粒体膜电位钙离子
      摘要 (1073)HTML (0)PDF 3.28 M (966)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内Ca2+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体外原代培养8天后,加入含10%血脂康血清的培养基,48 h后以Flou-3/AM和JC-1为探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肝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血脂康可明显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内Ca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血脂康可明显提高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5)。结论血脂康可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细胞内Ca2+浓度,提高线粒体膜电位,这可能是血脂康对抗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2006, 14(2):111-113.

      关键词:内科学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移细胞培养
      摘要 (1122)HTML (0)PDF 4.21 M (954)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将含有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和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分别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用X-gal染色法检测腺病毒的转染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转染后平滑肌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的表达,于第13、、5及7天用玻片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结果感染指数为100,腺病毒的转染率可达到95%;基因转移后3天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检测到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mRNA的表达;同一浓度下转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对照组相比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腺病毒具有较高的转染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能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能够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 烟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一磷酸腺苷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

      2006, 14(3):208-212.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烟酸细胞培养单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抑制物冠状动脉疾病
      摘要 (1063)HTML (0)PDF 5.49 M (1088)收藏

      摘要:目的以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烟酸对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中环一磷酸腺苷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分析烟酸调节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与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别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mRNA与ATP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的表达,采用低pH值EIA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结果(1)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及环一磷酸腺苷的水平在3h和48h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血脂组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较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3)烟酸单独作用能明显增加冠心病人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p<0.05),同时使单核细胞中环一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加(p<0.05);(4)蛋白激酶A抑制剂Ro31-8220单独作用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人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p<0.05),同时使单核细胞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降低(p<0.05);(5)先用Ro31-8220作用30min后,再加入烟酸,则烟酸使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上调及环一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加的作用被完全抑制(p<0.05)。结论烟酸对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是通过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发挥作用的,烟酸上调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作用,与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 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2006, 14(4):301-303.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培养川芎嗪血管紧张素Ⅱ钙调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
      摘要 (1114)HTML (0)PDF 3.23 M (90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用酶促反应定磷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在不同时段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组能够明显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紧张素Ⅱ处理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增殖活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加川芎嗪处理后,各组钙调蛋白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钙调神经磷酸酶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 瘦素对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2006, 14(9):747-749.

      关键词:内科学瘦素白细胞介素1β细胞培养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
      摘要 (1089)HTML (0)PDF 3.02 M (101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对鼠源性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以阐明瘦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瘦素(1.25、2.5、5和10nmol/L)孵育RAW264.7细胞4h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mRNA的表达。并用该浓度梯度的瘦素分别孵育RAW264.7细胞1、3、6、9h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含量。结果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水平随瘦素浓度增加逐渐增高(分别为0.107±0.102、0.204±0.019、0.718±0.083、0.642±0.071),5nmol/L瘦素处理组达最高峰。各组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分泌水平随瘦素浓度增加逐渐增高,5nmol/L瘦素处理组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分泌量达最高峰;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分泌水平随瘦素刺激时间增加逐渐增高,至6h达最高峰(p<0.05)。RAW264.7细胞经不同浓度瘦素处理后,白细胞介素1βmRNA和蛋白表达呈瘦素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瘦素可在体外促进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和分泌,这可能是瘦素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上一页1234
    共4页34条记录 跳转到GO